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新闻中心

通识学院人文教研室 开展“6+1”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示范课

更新时间:2025-03-17 14:57    浏览:    来源:通识学院     【字体:    

在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,为了提升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质量,我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模式。314日第3-4节课,人文教研室开展了以 “6+1” 高效课堂模式为核心的教学实践活动,以《兰亭集序》一课为范例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

“6+1” 高效课堂模式,即由 导、思、议、展、评、检六个课堂环节,加上课后 的拓展延伸构成。在《兰亭集序》的教学中,教研室主任陈凤老师“中国古代雅集与现代集会的区别”导入新课,构思新颖,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,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,此为 的环节。

图片1.png

紧接着,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下自主思考,如“代表作者情感变化的词有哪些” “兰亭集会的时间、地点、事由分别是什么等,带着问题深入研读文本,圈点勾画,梳理文章内容,完成 的过程。

随后的 环节,学生以小组为单位,围绕思考问题展开热烈讨论。各小组思维碰撞,交流对《兰亭集序》中景色描写的精妙之处、作者情感变化等方面的理解。有的小组认为文中 此地有崇山峻岭,茂林修竹,又有清流激湍,映带左右短短数语,便从多个角度勾勒出兰亭清幽雅致的环境;还有小组探讨作者从最初的 信可乐也到后来 岂不痛哉的情感转变原因。

示环节,各小组选派代表走上讲台,借助教师设计的表格,将小组讨论成果进行展示。代表们比较准确地解析了问题,充分展现出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,锻炼了表达与展示能力。

价环节中,教师针对学生的展示表现,从内容理解、语言表达、展示形式等多方面进行点评,肯定优点,指出不足,并给予改进建议。同时,组织学生互评,促进学生相互学习、共同进步。例如,在评价某小组对作者情感分析时,教师指出其观点新颖,但论据支撑稍显不足,引导学生进一步挖掘文本依据。

图片2.png

课堂临近尾声,通过几道精心设计的选择题、填空题进行 测,考查学生对字词释义、文意理解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,及时反馈教学效果,便于教师后续针对性辅导。

课后,教师布置 的拓展任务,让学生借鉴《兰亭集序》的写景手法,描写校园的一处景色,要求融入个人情感。学生们积极参与,创作出许多精彩文段,真正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写作中。

此次以《兰亭集序》为例的 “6+1” 高效课堂实践,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,提升了课堂参与度与学习效果。学生不仅深入理解了经典古文的魅力,语文综合素养也得到有效锻炼。今后,我院人文教研室将继续深化 “6+1” 高效课堂模式应用,不断探索创新,为中职语文教学注入新活力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撰稿:陈凤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编辑:郭高燕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审核:雷敏